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摘要
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围绕『”工农武装 割据”这一中心政治任务而迸发出的一种革命精神。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 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片里坚 定信念,勇于艰苦奋斗,矢志走向胜利的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在我们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涵义,分析形成井冈山精神的主客观条件。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特点,井冈山精神具有时代性、原创性、坚定性的 特点。
第三部分:结合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指出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意义,分析井冈 山精神在新时期对于我国道德建设,经济发展,执政党建设的价值。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and time value
research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Miao lihui
Supervising teacher Wu wenhua 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is the older generation revolutionary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which forms in the Jinggang Mountains revolutionary baseconstructionfs practice.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is in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the armed struggle, establish the countryside revolutionary base in the great practice, this center political task bursts out one kind of revolutionary spirit regarding ^workers' and peasants* armed separate regime: The great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ur party's fine tradition and the attitude, it educated and inspires several genera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ople to striv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dependence, to realize the country prosperously to take place of the fallen, bleeds the sacrifice, arduous struggle, selfless contributions; I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arduous struggle years the firm 坯th, dares the arduous struggle, vowed that marches to the victory the energetic moral character vivid portrayal. And constructed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orough development in our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day,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still had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and the value day by day.
The first part: Explained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implication, the analysis has formed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d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characteristic thoroughly,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had the contemporaneity, the originality, the firm characteristic ・
The third part: The union current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ime background, pointed out that brings honor to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the significance, analyzes the Jinggang Mountains spirit in the new time regarding our country moral reconstruc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umbent party constructs value.
Key words: The Jinggang Mountains Energetic Characteristic
Value Harmonious Society Incumbent party constructs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井冈山精神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主要有这些方面:弘扬井冈山精 神的重要意义,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 井冈山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并且在一些地 区尤其是革命老区井冈山,有以各种形式举办有关井冈山精神的研讨会,比如2007年10月 14日,由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吉安市委党史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在 井冈山大学隆重召开,“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暨弘扬井冈山精神学术研讨会” o 这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同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及其当代价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井冈山等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学术界目前的观点基本一致的认为江泽民2001年6月对井冈山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c
余伯流、陈钢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五方面:勇于开拓的革命胆略;顽强拼搏的奉 献精神;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
仝祥顺等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六个方面: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 信念;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首创精神;一切 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实行民主,官兵平等的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仝祥顺、张荣华认为“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井冈 山军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培育起来的” “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 验日益成熟和政治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央对根据地的斗争给予充分肯定” O曹蓉玫认为“井 冈山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井冈山精神是十月革命后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产 物,是五四运动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完善并领导中国人民革 命实践的产物” 0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自然受到了传统文 化的熏陶和影响。文侃、付鹤鸣认为“同任何一种历史精神一样,井冈山精神的生成亦具有 自己明显的历史继承性,是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诸多优秀传统精神在当代的沉淀和光大”傅 伯言认为“井冈山精神不但集民族精神之大成,而且是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代时代精神的大融 合大统一” O
对井冈山精神的特点研究著作比较有限,目前我找到的资料有,邹耕生在《试论井冈山精 神的显著特征》以为,那就是力挽狂澜的宏伟气魄和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首创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 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种革命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开创性和奠基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 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关于井冈山精神的意义及作用的问题,几代领导人都曾有过论述◎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 时说’"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在江西时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该发扬” 0 江泽民在视察井冈山时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 o 1993年4月,胡锦涛来到井冈山,指出“在长 期的革命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培养的井冈山精神,是江 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0
学术研究也比较突出。余伯流、陈钢认为"井冈山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 量源泉”"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 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o唐志全、张涛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井冈山精神对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其一,井冈山精神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 力;其二,是进行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的良好教材;其三,是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锐利武器。 葛维晨认为,井冈山精神在提高干部素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 “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的辩证唯物史观是坚定信念的一个理论根基。其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取政权”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典范。其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既是我党我军的宗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其四“十六字诀”是不断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榜样。常胜、张建成等从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阐述 了井冈山精神的作用°他们认为,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弘扬井冈山精神。
马新发,雷莹主编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中提出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有助 于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局面,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道 德建设,有助于推进执政党建设,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黄宏主编的《井冈山 精神》中指出“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源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滥觞和最初定型° 井 冈山精神具有原创性”“伟大的革命道路造就了伟大的精神”井冈山精神"具有深邃的文化 底蕴”“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民族复兴的精神家园” “弘扬井冈山精神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井冈山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粋等。 张颍《论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指出:"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培育的中国革命精神,其在当代中国仍闪耀着光芒,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这种价值的
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独创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先导意义;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 的最本质内涵,它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客观基础: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 追求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作风仍是当代人应发 扬的优良作风,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中 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息息相通的;井冈山精神浓缩了 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当代一系列精神的本源现实依据© ”
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视察江西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 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1]井冈山道路是在既无先例,又无成功经验的借鉴及白色恐怖重重 的恶劣条件下开创出来的。为此,井冈山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探索人民革命斗争的 胜利之路,付出了前人无法比拟的艰苦努力。他们高举革命旗帜,坚持斗争,不断前进,并在革 命斗争的实践中,用生命与鲜血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 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o这种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共 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 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
井冈山上汇聚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一大批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正是这 一批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家,不为名,不为利,带领井冈山的广大军民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 主义气概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着中国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甘为革命献生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环境异常艰苦,一方面是敌军轮番的围剿,每天不下八、九个 团,最多时达十八个团;军事进攻的同时,敌人在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 使边界军民在物资供应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在革命队伍内部还不时受到 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以及左倾盲动主义的非难,甚至有人面对恶劣的环境,曾发出“红 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对中国革命的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颓唐了, 有的人掉队了,有的人丧失了信心,有的叛变,有的逃跑,有的甚至带着敌人来捉拿自己的 同志。一九二八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根据地的领导人先后对湘南特委和湖南省委 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与斗争,从失败和挫折中挽救了红军与根据地。
在根据地的经济工作中,边界党组织还采取和执行了正确的工商业政策,开辟坏场,兴办 公买处,调动商人的积极性,以繁荣根据地的经济。在他们的带领下,井冈山军民不畏困难, 以苦为荣,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想尽一切办法大搞生产自救,用自己的双手解决困难。 为了打仗的需要,根据地军民创办了兵工厂、军械所,并自制土地雷和手榴弹、小松树炮。 在红军医院里,没有医药就自己采集中草药治病,没有医疗工具,就用竹子、木板、白棉布、 刀具等物代替°由于采取了上述得力措施,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基本 上摆脱了困境,度过了难关,解决了红军的给养,红色政权得以巩固。
在根据地的军事工作中,毛泽东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回 答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的问题。他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根据红军游击队的作战经验提炼出了 “十六字诀” 以及其他的战略战术,总结岀了红军一整套的建军原则,初步解决了建军与作战的基本问题,
为争取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O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 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貌的继承和发扬,体 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井冈山精神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和高 尚情操,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井冈山精神也在不断地从 中国革命的烽火和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中具有了时代风貌,逐步发展和延伸为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的兴国作风、长征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 精神、等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井冈山精神又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演变为一系列具有当代气息的时代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 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 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 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斗争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旺 盛斗志的不竭源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民族特点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中,党率领工农红军 寻找和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时首创的一种革命精神,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 值。2001年6月在建党80周年前夕,江泽民在江西考察时多次强调坚持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 现实意义,明确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 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的征途上, 全党和全国上下始终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3]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首要方面,是井冈山精神整个体系的思想基础 和精神保证,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 的灵魂,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坚定的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革 命力量。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4 • 12”、“7 - 15”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 人和革命人民。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同时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 下,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数以百万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原来蓬勃发展的各地工会和农 民协会,被查禁或解散,到处是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湘 赣边界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部队人数已从五千之众减至不足千人仓弹药缺乏,没有给 养,许多指战员士气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率领余部在9月29日到达永新三湾,实施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整编后的部队开始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开始 了中国共产党人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平原进军山区,无疑是 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考验。原本在条件优越的城市作斗争,突然转到农村,尤其来到这艰 苦的井冈山,把革命继续下去,这种转变来得太突然,太出人意料,革命队伍中的不少人没有 这种思想准备,就觉得很不习惯,很不自在。再加上大革命失败的情绪还未抚平,于是他们 悲观了,没信心了,他们在问“这红旗能打下去吗? ”毛泽东引用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的话,向战士们解释说,别看现在全国都是蒋介石的统治,由于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利益,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终久会失败;革命受到挫折,打了几个败仗算不了什么, 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就不要怕困难。“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我们 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我们要到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部去,深入农村发动革命。” “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中国工农革命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正义的事业一定会胜 利。毛泽东的话鼓舞了士气,扭转了部队由于战斗失利和艰苦生活而产生的悲观情绪。
中国工农革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前人的路,无论是世界革命或中国大革命时期北伐战 争所提供的历史经验,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其前途也是无 法预测的。因此,“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的悲观论调出现和提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 立的现象。党内有,党外也有,地方上有,中央也有。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到建设 的过程中,这种论调共出现过五次,对这种论调的不断解决和破除,逐渐树立了坚定的革命 信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土地革命斗争、建设根据地、保卫根据地的革命运动中。
边界党组织有关领导,非常注重军民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什 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理,而且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来 教育鼓舞群众。"不生虱子不革命”,“野菜虽苦,可是政治营养丰富,吃了它,干革命就 不怕苦” O为了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和广大军民坚持农村根据地的斗争,把井冈山红色政权 的旗帜打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做出《中国共产党湘赣边 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解决了人们的革命信念问题。在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著作中,深刻分析 了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指出:“我们看 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心” ^无论对革命力量还是反革命力量的估量绝不可只看到它的 现象,而要去看它的实质° “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 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革命前
途仿佛已经十分暗淡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 信念,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面临着重 重困难,没有现代工业和固定的商业网点,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 上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军用日用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粮食、食盐、布 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威胁着红军的生存。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 难以为继。冰天雪地,北风呼啸,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他们身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冲共党史资料出版社4987年».P103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991年版.P99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102
盖稻草,铺稻草御寒。战士因营养不足,生病的越来越多,裤子越来越破了,就剪成短裤。 没有消炎药,盐水来代替,没有了盐水,就用石灰水。
面对严峻的现实,边界党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号召并发动广大军民自力更生地解决根据 地的日常用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开展经济建设。井冈山军民因陋就简办起了桃寮被服 厂、红军军械处、红军印刷厂等;在农业生产方面,组织红军指战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 劳力换工和农具耕牛互助;在商业贸易方面,建立了红色号场,开展红区和白区经济贸易; 在金融方面,创办红军造币厂,铸造发行“工”字银元,调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市场;在医 疗卫生方面,办起茅坪后方医院、小井红光医院,等等°同时在敌强我弱,物质生活菲薄,战 斗频繁的极端艰苦条件下,井冈山军民任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肖然不动并且“使割据地 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夭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天壮 大。” 7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全国。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党与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相依、鱼水与共的密* 切关系,军民一家,官兵平等。毛泽东在油灯下写作,同大家一样,只用一根灯芯。为了军区建 设,朱德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同大家一起挑粮食,每次都是满满的,战士们看到他黑夜 要谋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同大家一起挑粮食,生怕他累着,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 来朱德军长新削了一根扁担,又被将士藏了起来。朱德为了防止扁担再次被“偷”,就在新 削的扁担上刻了 “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这样,再也没有人敢“偷” To朱德和战士们同 甘共苦,以身作则的模范精神鼓舞了士气©由于党和红军釆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依靠广大军 民的艰苦奋斗,基本解决了红军的给养,红色政权得以发展、巩固。井冈山时期,广大军民、官 兵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是克敌致胜的法宝,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以后在长征途中,在延安,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党和军民都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 荣传统。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 "'新"即它是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革命新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与时俱进,敢于走新路 的革命胆识。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党,但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应该怎 么走?在马克思列宁那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只有实事求是,敢创新路,在现实中发展自己 的道路。“八七”会议之后,我党虽然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 针,但仍然把着眼点放在城市当中。当时的中央仍然以十月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经验为依据,坚 守城市中心论的旧公式。这种指导思想因袭过去的经验,仍然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在
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59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失利之后,革命的道路在哪里?该怎么走?毛泽东说,同俄国 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的 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
毛泽东通过考察罗霄山脉区域后,得出结论说:“广东北部沿湖南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 部,都属罗霄山脉区域。整个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 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1927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 上,就湘南暴动后部队的去向问题说:“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准备做革 命的山大王。正是通过不断思索革命的发展方向,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敢闯新路的革命胆 识,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挥师上井冈。从此,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有了引兵到 敌人力量薄弱区的军事割据思想和对宁冈地区的地理考察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战略实施逐渐明晰起来。危急关头,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放弃会攻长沙的计划,决定部队彳 “以保存实力”,“向萍乡退却” °并向湖南省委建议立即停止毫无把握的省城暴动,他动 员大家说,我们当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点把守的大城市时,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 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口他把“上山”和“割据”(建立根据地)结合起来, 说“军阀能割据,我们为什么不能割据” o蒋介石“占市为王”我们就“占山为王”,要到 崇山峻岭中当红军割据的山大王,做“革命的山大王” o从“攻打长沙”到“引兵井冈” « 保存了和集中了秋收起义失利后的有生力量。
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的重要篇章。在这些篇章中, 他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并以此出发,明确否定了 "'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 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 no在地方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封建性 的军阀割据局面,以及帝国主义争夺中国权益的矛盾下加剧了的中国统治集团的分裂,决定了 白色政权的不统一和战争是不可避免并持续不断的,也决定了国革命的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 没有疑问的。指出了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第一有很好的群众;第二有很好的党;有相 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又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我们政策的制定要经过深 入的调查研究,反对主观臆断,提岀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除此之外,井冈山道路在实践中还有些具体方面的创新。比较突出的是制度创新和战术 创新。由于部队军官大多来自旧军阀的军队,没有进行过严肃的政治训练与纪律训练,旧军阀 主义习气严重,老爷思想、军官打骂士兵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官兵团结一致,影响了部队战 斗力。在部队严重减员且人少枪多、兵少官多、纪律不严明、悲观情绪蔓延等严峻形势面前, 部队整顿已势在必行。毛泽东经过缜密考察、充分思考,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改编
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991年版.P542
9《毛泽东选集》.第I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F79
10《毛泽东在中共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27年8月9日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991年版.P97
根据自愿去留原则,不愿留的发路费走人,改编后的部队仅剩700余人,部队番号改称工农革命 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最高领导机关仍是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由毛泽东担任,下设第一营、 第三营,各辖3个连,又专设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等直属团部。接下来就是健全 管理机制,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改革原先的“党代表制”,确定“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的 新的党代表制◎两项制度创新:(1)健全了军队党的组织建设,建立了新的党代表制,首创了“支 部建在连上”制度。营以上建立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负责人称支部书记或党委书记,专门 行使党务,做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支部建在连上”,这种制度是 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艰难奋战而不溃散,这是首创。(2)在 部队内部实行了官兵一致和民主和谐管理,首创了士兵委员会制度。针对工农革命军中遗留的 旧军阀主义严重这一问题,在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军官,这是在军队 贯彻民主制度的重要改革。当然,士兵委员会的权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能影响军事长官的 正常司令。后来士兵委员会改成政治部,士兵委员会主任为政治部主任。成立士兵委员会,实 行军队内部的民主主义,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为此,同时,在部队连以上各级组织设立“士 兵委员会”,以保证军队民主、官兵一致。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曾总结过很多浅显、朴素的作战方法,譬 如“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以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敌来我退、 敌走我追”、篥敌强我跑,敌弱我攻”,等等。随着战斗的频繁,毛泽东对游击战术也逐渐开 始了从实战到理论的升华o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以后,毛泽东在县城的物化书 院召开前委和遂川、万安两县联席会议上总结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 字诀,5月,毛泽东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对第一次攻克永新城总结,并完整地阐明了 “十六 字诀”的战术。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指挥多次战争,实际上都运用了“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十 六字诀”战术原则,成为我军应付强敌的普遍作战原则,在后来长征、解放战争中也经常运用。
3.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立足点。井冈山革命时期独特的政治任务 和险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党不仅要有勇于献身,勇于胜利的政治策略和斗争方法,更为关 键的是要善于发动群众。正是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 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级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得到群众拥护么?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 益。比如农村的土地分配问题,工人的利益保障问题,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 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党应当 注意的问题。要赢得革命胜利,就要懂得群众;而要懂得群众,这就必须深人群众,调查研 究,切实了解到群众的斗争及生活状况,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
上山伊始,毛泽东对井冈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社会调
查,先后写出了《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使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能符 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根据地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只占 40%不到。地主凭借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既造成农民生活极度贫困,又使得边界农村经 济极端落后。为此,1928年3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的中村和沙田进行插牌分 田,随后,便结党和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土地分配,解决了农民的最大痛苦。与此同时,工 农兵政府还制定了《分田须知》,毛泽东亲自草就了十七条分田基本方针。接着12月,边界 特委又通过对根据地土地革命以来经验的总结,制定和颁布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土地』《井 冈山土地法》,从法律上保证了农民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广大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 过去无地或少地的贫农和中农因此占有了土地总数的85. 34%,极大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这不仅使根据地土地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由此激发了人民群众保卫红色政权、支持革 命战争的积极性。广大农民因此热情参军参战,积极承担各项支前任务,同时还节衣缩食, 积极交纳公粮,从各方面有力支援了红军和工农兵政府,使井冈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除此之外,在军民关系上,红军有严明的纪律,即使战斗频繁,对老百姓也是秋毫无犯。 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处是十室九空,除了少数年老人以外,很难见到青壮年人。针对这种情况,毛 泽东每天都对部队讲话,反复说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要求大家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 请来夫子要给钱,不打人,不骂人。经教育,情况有些好转。可是,斗争环境困难,战士们肚子饿 了,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一个鸡蛋的事还很多;向地主打土豪筹款,大家乱拿一气;特别是有一 部分同志非常散漫,不听指挥。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在荆竹山集合部队,对 士兵们说:今天我们就要上山T,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并且宣布了三项纪律:一 切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在 那里,又发生了一些违犯群众纪律的事。1月25日,毛泽东在县城李家坪集合部队,宣布了六项 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4月,部队从沙田 回到井冈山后,还谱写了《红军纪律歌》,歌词是: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打扫干净。说话要和气, 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毛泽东、朱德不仅要求部队要严格遵守群众 纪律,而且自己模范地遵守群众纪律o 1928年冬,井冈山一连下了十几天大雪。朱德由于衣着 单薄,手足都生了冻疮。军部从群众家里借来一把陶器壶,烧点热水给朱军长洗洗脚。一天夜 里,朱德不小心把茶壶打破了 0第二天,朱德亲自去赔茶壶,并表示道歉。
正因为,正是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始终重视群众问题,不断给群众带来实惠,使我们党和 红军在井冈山站住了脚、扎了下根。我们的工农红军是为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军队,人民群众 才真正支持我们的革命战争o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在井冈山红军与敌人大小近百次、 平均数天一次的战斗中,人民群众纷纷为红军送茶送饭、站岗放哨、捕捉敌情等等,有力地保 证了红军连续粉碎江西敌人的4次“进剿摻、湘赣两省敌军的3次“会剿”,取得重大胜利。 在人民群众的大力帮助下,红军渡过了难关,粉碎了敌人的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取得了无数
次革命斗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在革命斗争中,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才最终推翻了帝 国主义和国民党发对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湖南、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的边陲山区,这里距离敌人重兵 长期占领的南昌、长沙、武汉等中心城市较远,是历来的反动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特 别是由于新旧军阀不断混战,敌人鞭长莫及,更是无暇顾及这里,而这里的革命又可以影响湘 鄂赣粤四省。井冈山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森林茂密,作战时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便于开 展游击战争。特别是受过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积 聚和发展。
作为中国革命必须先占之地的农村山区,虽然在军事上拥有诸多地理上的优势,但其生 存环境却要比平原城市来得更为严酷和艰苦。井冈山根据地高山和丘陵占全境总面积的85%, 红军的作战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山区。连绵不尽的群山和崎岖蜿蜒的小道,率先向红军指战 员发起了挑战,检验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信仰,气概和毅力。毛泽东曾有穿草鞋 磨烂脚的经历,朱德饱尝虱子长满全身的苦楚,陈毅感慨天天跑路、天天战斗的烦恼。当时 井冈山军民除了要对付敌人的重重军事“会剿”夕卜,各种军用,日用医药等用品都十分的缺 乏,生活极度困难。井冈山缺油少盐,战士用南瓜充饥,在极其寒冷的冬天也只能用单衣遮 体无法御寒。衣裤破了,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拆了裤腿补裤裆,为了把一夜的寒气逼走,早 上起床,到野外锻炼,为了在睡觉时抵御严冬的寒气,大家便弄些稻草在地上铺上厚厚的一 层,有的同志把稻草装在夹被里,叫“金丝被” o然而艰苦的自然环境没有让红军退缩,却 更能磨砺真正的革命者的精神意志。“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的豪迈歌谣,是他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向大自然挑战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当时说得好: 野菜虽苦,可有丰富的政治营养,吃了它,我们干革命就不怕苦,就有一种勇往宜前无所畏 惧的革命精神。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井冈山造就了井冈山精神。
以毛泽东为首的边界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是井冈山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决定性的主观条件。 在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峥蝶岁月中,毛泽东、朱德等领导能从实际出发,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当时、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了井冈山斗争的正确路线、方 针、政策,并在实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从而寻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 同时,在革命处于低潮、革命势力弱小的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广大党员和干部,提高了 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水平,并培育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为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及形成新的精神风貌奠定了思想基础, 并保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尤其需要指出,毛泽东的作用最为突出。因为,率先开辟这条道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农村的是毛泽家o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 首次对“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提出的挑战,是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付诸实践的最早尝试。此后,毛泽东与朱德等艰辛地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 毛泽东又率先从理论的层面上对这条道路的内涵进行分析。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写下了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论文奠 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指引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 样,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可能还在黑夜中徘徊。
井冈山精神不是偶然创立的,也不是天赐的,而是历史发展与现实需要的结合。近现代 中国历史的发展需要中华民族造就一种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反帝反封建这项新的历史 使命的精神状态。井冈山精神是十月革命后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产物,是五四运动马列 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完善并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中国 最先进的新生阶级工人阶级的正式登场,尤其是这个阶级中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新的主体条件。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凭着对共 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而执着的追求着。早在井冈山精神形成之前,井冈山周围地区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实践以为它奠定了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逐 步传到了吉安。袁玉冰是江西“革命三杰”之一。他最早在吉安传播马克思主义o 1920年8 月,袁玉冰、黄道等8名同学,筹办社刊《新江西》,1921年5月1日,《新江西》第一卷第一 号出版了。袁玉冰为创刊号写了《创刊宣言》,指出:我们最终的目的,在使这黑暗的旧江西变 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新江西》开辟了进步书刊专栏,介绍了《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 转载了《共产党宣言》> 《唯物史观》等。莲花县的陈竞进,"五四”时期考入南昌盒大同中 学” o 1921年寒假回家,积极宣传'"反对封建剥削,争取工农解放” o 1923年1月,又联络北 京国民大学毕业回家的朱亦岳和在吉安七师学习的朱绳武、贺昌炽,在莲花楼坊组织青年学 会”,其任务是:宣传“五四”爱国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介绍进步书刊-1924年放寒假回家, 又创办了 “永丰恩江旅吉学界假期平民夜校” °经过从1921年到1926年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吉安的传播已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民众已初步明白了以下问题:工人、农民受苦受难,决 不是命中注定的,也不是上天决定的,而是受剥削、受压迫的结果。是谁剥削、压迫我们呢?就 是地主豪绅、资本家和帝国主义强盜。要翻身求解放,就决不能“逆来顺受”,而要敢于起来 斗争,推翻封建剥削制度,赶走帝国主义豺狼。革命要取得胜利,不能没有主义,只有马克思主 文配做我们的理论指导,罗素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指给我们的自由之路,只能使我们误入歧 途。中国革命只能走俄国十月革命”之路,而决不能重蹈西洋人的覆辙。我们的崇高理想是 共产主义,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投身革命不是为了报一家之仇,摆 脱自家的贫困,而是为了全体劳苦大众的解放,让他们过上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革命决 不是空谈,而是要做一个改造社会实际运动的战士。要有“为主义而战斗,为主义而牺牲”的 精神。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化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井冈 山精神有着时代性和原创性的特点。井冈山道路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井冈山斗争 时期,是由于全体军民树立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才使星火燎原,从而取得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井冈山精神的突出特点是坚定性,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证明,没有坚 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没有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这是井冈山精神 的根本所在。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革命精神的结合。井冈山精神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超越了历代前贤们的思想境界,达到了无产阶级价值理想的新层 面O
井冈山精神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新文化运动冲破对封建文化的封锁, 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化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但是其本质毕竟是一场资 产阶级的文化启蒙运动。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当时实际上最进步的思想在中国开始进 行广泛传播。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意识领域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它也就赋予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现更为先进、更为深邃的文化底蕴。同时,在革命的过程之中,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衍生出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新民主主义文化。井冈山精神有着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包含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具备 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和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是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 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井冈山精神不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简单 复制,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共产主义思想相统一的凝结与升华。因为井冈山精神注人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注人了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井冈山精神统一于马克思 主义理论化的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民族精神的传承 性的结合。井冈山精神融汇了中国革命史上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民族精神发 展史上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统一和结合。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性还在于井冈山精神是不断发展的。井冈山精神自产生后,在革命的 峥蝶岁月中得到不断的丰宣和发展,既有对其基本精神的继承,也有在一些内涵方面予以进 一步的丰富,同时还有一些新的发展。后来形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 是井冈山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的继承、深化和发展,都无不闪烁着井冈山精神的光 辉。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时代精神,不落后于 时代。井冈山精神展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这是生长在现实的土地上又摆脱了现实的束 缚而达到的一种境界,是对历史规律、社会发展趋势的认同。井冈山精神不但反映了 20世纪 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而且体现了它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性,成为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特色。因此, 即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自我党成立80年以来有过表现形式的不同变化,其精神实质及 其内涵都是与井冈山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只要我们党继续始终保持和弘扬源自井冈山的革 命精神并不断加以延续和发展,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就必定能实现。
井冈山精神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为天下先,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成为中华 民族腾飞的起点。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前人的成功 经验,不照搬书本上的经典条文,不模仿国外革命的已有模式,而是从实际出发,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体现了革命的首创精神。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这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 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初步探索,为我党后来领导各项建设积累了经验。颁布我党第一 个土地法令、建立第一个工农兵政府中国共产党人从这些实践中,开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多次击退敌人的“会剿” 0也正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 党人才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井冈山精神,并在以后逐渐发展,最终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 本体系。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
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彻底的 爱国主义者。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 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的壮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不但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独 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和井 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 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 它的原创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又在于,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 命的民族精神。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必然催生出新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 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雏形。后来的革命精神都是对它的继 承和发展,对它的丰富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源头”和"支流”的关系◎没有 井冈山精神,就没有后来的种种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井冈山 精神浓缩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当代一系列精神的本源。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前提。面对敌人 的重重围剿和极为恶劣的物质条件,工农红军和井冈山人民之所以能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 就在于他们拥有共产主义真理的坚定信念。
井冈山时期正处在艰苦的创业初始,一切都从困难中起步井冈山的革命道路是在既无先 例,又无成功经验的借鉴及白色恐怖重重的恶劣条件下开创出来的。为此,井冈山军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探索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之路,做出了极其艰苦的努力。他们高举红旗,坚 持斗争,坚持前进,并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用生命与鲜血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一方面轮番围剿的敌军每天不下八、九个团,最多达十八个团;在军事 进攻的同时,敌人在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使边界军民在物资供应方面遇到了极 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在革命队伍内部,还不时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以及左倾盲动主义的 非难、指责;甚至有人面对恶劣的环境,曾发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面对着种种困 难与压力,井冈山的共产党人发扬大无畏的气概,领导全体军民,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和各种 困难作斗争、和革命队伍中的错误思想与左倾路线作斗争,坚持革命、坚持前进。“使割据地 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主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 + ” 12
a
1929年春,当井冈山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奉命远征赣南之时,反动军队乘机向根据地发动大 规模进攻,致使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在这严峻关头,边界的党组织丝毫不为暂时的挫折所征 服,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精神,领导广大军民与进攻根据地的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 争,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重建了政权,使井冈山根据地依然屹立在湘赣边界口在向井冈山 进军途中,毛泽东用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鼓舞士兵群众,我们为了反抗敌人的血腥屠杀, 继续完成革命事业,必须坚持斗争到底,舍此再没有第二条路。要和反动派作战斗,就一定耍有 枪杆子。要有革命的武装,这就要求我们队伍里的每个同志,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怕牺牲的 精神。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岀版社」99]年版.P59
井冈山精神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而且具有永恒的价值。井冈山精神虽然是革命年代形 成的,但在建设与改革时代也同样需要。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 时强调,我们要重温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 历程,弘扬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 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虽然,我们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国内国际环境、 历史人物、经济生活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井冈山精神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那种艰苦,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井冈山军民,有 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 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悟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在我们 今天的条件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支持我们前进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艰难 险阻的重要力量。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 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潮,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 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人群中,不可避免地存 在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这就必须要 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 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 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 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国家要基本 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 性共同为之奋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井冈山精神中体现出的艰苦奋斗作风,始终是支撑中国共 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下,井冈山军民发扬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最终战胜了困难,度过了难关。无论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还 是抗战期间最为艰难的岁月,我们党都是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夺取胜利的。
我们党和军队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艰苦奋斗是我 们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传家宝。虽然我们今天生活富裕了,但复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仍未完成, 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外来的享乐主义侵蚀,以及各种腐朽思想 的沉渣泛起,在一些人的思想上,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观念淡薄了,有的人贪图享乐、好 逸恶劳,不愿参加劳动,看不起辛勤劳动的广大人民群众;有的人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一顿饭 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有的人超前消费,大把大把地耗干父母的血汗钱。因此,加强革命传统 中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已势在必行,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井冈山军民辛勤劳动、艰苦奋 斗,为学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了光辉典范。弘扬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一方 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克服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不良现象,提高拒腐防 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 风,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其中一 个重要内容就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可见,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扬艰苦 奋斗的优良作风,仍是当代人的道德准则。
提倡艰苦奋斗从来都不是仅仅把人看作手段,为了艰苦奋斗而艰苦奋斗,不同的历史时 期艰苦奋斗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实现当时的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今天,我们提倡 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禁欲生活,也不反对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美好生 活的向往,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工作上以适用 为度,不超标准;要珍惜爱护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和自然资源,力争做到物尽其用,不以铺张、 排场为荣耀,不以时髦、豪华为追求。在思想上,就是要富而思进,奋发有为,不懈怠与富 足安逸,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奋进的锐气。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下不断提 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勇于开拓,要有敢于突破前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概,不断开拓 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善于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 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开拓创新体现了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重 要的时代特征,是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在当前,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很多人没有了信仰。因此,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再 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已由一个空洞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了。用红色资 源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人民,引领当代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 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始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建立 红色政权,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如果没有极其坚定的 革命理想信念,毛泽东就不可能迈出勇敢的一步J坚定地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革命 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的强大精神动力。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会失去奋斗的目标 和前进的方向。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这 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把握机遇要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迎接挑战更要靠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因此,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的信念;始终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战胜资本主义”不动摇;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 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路线不动摇。总之一句话,广大人民群众 要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着眼于实现最高纲领的未来,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最 低纲领,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永远保持清醒 的头脑,正确地判断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把挑战转换为机遇,使中华民 族在21世纪实现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
井冈山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必须继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 诚和热爱,千百年来各自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维护祖国 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曾发挥了重大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的迫切需要。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民族 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于崛起和发展。
在井冈山行洲村至今保存着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 ”标明为 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决心。在井冈山斗争中,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5万人,那时,红军指战员 在自己的头颈上都系上一条红带子,取名叫“牺牲带”,以此表达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乐于无私奉 献自己一切的坚强决心o 1929年2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会剿”,他们窜至井冈 山大井村后,肆意烧杀抢掠,他们还逼着年仅16岁的共青团员吴月娥替其带路寻找红军。勇敢 的吴月娥故意把国民党军队引向羊肠小道。行至悬崖陡壁处,趁敌人不注意,她突然转身紧紧抱 住身后的国民党军官,一同跳下悬崖,同归于尽,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掩埋着130多个红军重伤员的忠骨,可至今知道名字的只有十多个。在井 冈山博物馆珍藏的近二千件革命文物,遍布五百里井冈的革命旧址、旧居,铭刻着无数可歌可 泣的事迹。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井冈山的革命先烈才甘于抛头颅,洒热血。所有这些 都是激励后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目前,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的精神作用正在弱化。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学生 中滋长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过多考虑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国家观念和 国民意识淡化,历史虚无,民族虚无,为谋取个人利益不顾一切。这些都使得爱国主义受到
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西方反华势力在以各种方式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国的年轻人身上。经济全球 化和网络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和渠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也使得各种不同的意 识形态产生碰撞,西方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集体和国家本位的价值 观。
因此,“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 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槨^这就要求广大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 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在实践中把坚持爱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结合 起来。立足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 下,弘扬井冈山精神是否还具有时代意义?这是历史发展向我们提出的崭新而又富有挑战性的 问题。有人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用市场经济新观念取代计划经济旧观念, 而井冈山精神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对市场经济已不适用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固然有赖于市场观念的确立,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并不矛盾。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局面需要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为我国经济建设 提供借鉴的现实价值,经济建设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以从井冈山精神中得到动力和启示。
首先,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局面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社会主义社会要想得到经济 发展,不断开拓经济建设的新局面,必须以尊重经济规律为前提°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 的本质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复强调必须尊重客 观经济规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他说,过去我国搞经济建设忽视社会生产力,不是不 想发展生产力,而是方法不对头.例如“大跃进抄.人民公社,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损失 很大,效果很差。
历史教育我们:只有尊重经济规律,才能一往无前,不断开拓经济工作中的新局面,保 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宏伟的目 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各方面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 困难和风险。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蓬 勃发展,我们的建设事业许多新课题还有待解决。在这种环境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994年版.P369 在一起,每向前突破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勇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实事求是 地分析经济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判断存在问题的原因,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正是用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正确地处理了和王佐、袁文才 当地武装力量的关系;也是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才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靠实事求是,而也正是后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冒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才遭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失守。后来的革命实践都说明了实事求是对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意义。同样, 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非常重要,只有实事求是按照中国国情来进行经济建设, 才可能成功;只有实事求是地按照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来制定经济方针和经济决策,才可能创 造出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从哲学层面看,开拓创新是通过“自力”而求得再生和发展的精神,是高度自觉的自强 不息的进取精神。因此,市场经济与井冈山精神是相互兼容的,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实践。探索市场经济理论,需要开拓创新;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离不开开 拓创新。人们只有具备开拓创新、敢闯新路的精神,才能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不唯书,不 唯上,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开创新天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同志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在对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上,完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以往的市场经济都 是同资本主义或者私有制相结合的。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 创举,在社会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课题。1979年冬,邓小平就以马克思主义者 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指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押昇在改革开 放刚刚初见成效的1985年,邓小平又探索了市场经济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 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我们必须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 ^在1987年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又对市场经济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强调今后不再讲以计 划经济为主:“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 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1992年初,邓小平在 南巡讲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岀*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辩"这既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把市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236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岀版社.1993年版.P148-149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203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岀版社.1993年版.P373 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思想束缚,澄清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在长期形成的全社会对计划经济 程式化认识的环境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魄。
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 实现现代化『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口多, 底予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经 济面貌,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难以实现的。
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告诫我们:“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即使将来富强了,也要世代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这就是说,决不能把艰苦奋斗仅仅看 成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手段,而要把它作为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长久之 计。只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我们才有可能脱贫致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在世界范围 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不仅像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弘扬艰 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现在发达国家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也都经历了数十年乃至近百 年的艰苦创业过程。我国要在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用较短时间建成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加倍努力奋斗。
具体到企业来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都由国家包揽下来,企业自身 无须在发展经济上动更多的脑筋,由此形成了 “等、靠、要”的思想,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发 展失去了活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一种依附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则不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 约束,自我发展。这就决定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而不能 像过去那样一切都依附于国家。当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企业就绝对 放手不管,也不意味着企业之间不存在彼此依赖和互助合作的关系,而是国家调节市场,市 场引导企业,一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市场来调节,企业的前途命运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适应 市场、开拓市场和占有市场的状况◎
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是一个党的自身素质问题口 一个党的自身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一个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执政党的素质随着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得以提升。比 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防止自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卫257 己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自觉抵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 题等,是自身素质水平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需要开展全 党的学习运动,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思想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统一思想,才能使我们的党始终以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只有坚持思想建党,才能使我们的党高扬中国先进文化旗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 进的方向;只有坚持思想建党,才能在全体党员中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 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加强思想建党,始终是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必须遵循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井冈山精神就 是告诉我们,应该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党员 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增强贯彻执行的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不断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口井冈山精神为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重要 的基石。这一思想路线在新时期就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黒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査研究, 善于理性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的理想信 念来源于理论的学习。井冈山精神中不仅有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法还有一系列教育制度,保证 教育质量。比如:毛泽东亲自提出了 “十项教育内容”和“十八项教育方法” O “十项教育 内容”包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纠 正党内错误思想等。“十八种教育方法"包括党报、政治简报、教育小册子、个别谈话、开 展批评、召开各种会议、适当地分配党员参加实际工作锻炼等。接着举办了多期党团训练班 和治训练班。党团训练班是湘赣边界特委举办的,政治训练班是红四军军委举办的。边界特委 还设有“宣教委员会",负责制订党团训练班的训练大纲,并编写《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 教育材料。为了进一步纯洁党的组织,1929年8月革命失败后进行“湘赣边界的洗党运动”, 堪称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整党,通过整风整编,肃清和铲除了一般同志身上存留的各种旧习 气旧思想。同时,健全了民主集中制度严厉惩办了党员干部中的贪污腐化分子,对红军提出了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纪律要求等,从制度上强化了思想教育的效果。总之,用共产主义的 远大理想开拓党员的视野,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改造边界党的面貌,这种思想教育,贯穿在 井冈山时期党的工作的始终,纠正了边界党组织过去的松散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 悟。经过这样的教育,有效地提髙了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增 强了党员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目前,坚持以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章为重点,坚持用发展 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是我们新时期进行党员思想教育的原则。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地精神, 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贯 穿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的活的灵魂。井冈山时期以来,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多或少地 犯过一些错误,走过一些弯路,但实事求是一直是我们思想路线的主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国际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改革浪潮中,共产党人必须要立足中国的国情,不唯书,不唯上,只 唯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人只有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走 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井冈山精神启示我们要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的决定力量,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对群众的 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单位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节者,也是维护 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关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党的先 进性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 心,充分发挥党的优势。
井冈山精神蕴涵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成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在“三湾改 编”时,毛泽东就制定了 “支部建在连上”的发展军队基层党组织的正确方针,使得党组织 从基层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毛泽东等还抽调军队中的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建立 了一批农村党的支部。正因为有了党的坚实的基层组织,党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挥领导的 核心作用。
如今,我们党是已经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其组织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尽管党的队 伍得以壮大,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成就,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基层党组织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 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有些干部脱离群众没有起到模范作用,等 等。上述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将使党自身在群众中失去了威信,影响了党同人民的血 肉关系,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对党的事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
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要发挥党在基层中的领导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 凝聚人心的作用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 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 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 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勺另一方 面,也使基层干部认识到,党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虽具有一定的 作用,但并不可能形成刚性的有效监督,因此必须维护和完善监督机制。还要充分发挥党员 在党内外事务中的参与作用八党的基层组织要创造更好和更多的机会让党员参与党内外事务, 要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让党员参与党内外事务的作用中。要充分地尊重党员的权利, 使党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应注意把坚持党组织的领导与完善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充分 发挥基层民主的作用。在社会转型和制度初建阶段,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不仅不会阻碍基层民 主的完善,反而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也是降低基层民主成本、提高 基层民主效率的有效手段。基层民主建设毕竟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在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程序正义缺失、利益角逐、权利淡化等现 象,往往是由于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教育引导不力、程序监督不严、群众威望不高所造成的。 当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士兵委员会在初建时期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但后来随着党组织的作用 不断加强,党员作风不断改进,这些缺陷很快克服了。罗荣桓同志回忆说,当时权力极大的 士兵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农民的极端民主化和平均主义思想。如起初甚至没收地 主的一个鸡蛋,也要由士兵委员会来平分。后来由于党组织的干部处处以身作则,作风民主, 士兵受到感动,他们从实践中也知道了无法绝对平均,觉得那样做没有什么好处,便逐渐改 变过来,在自觉的基础上爱护干部、听从指挥了。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的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必须 以党的制度建设为载体,才能切实加强©保持党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 使党员在约束的制度下不断改造自己。邓小平说的很精辟:“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 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初期,我党的制度刚冈!|起步,主要是对一些实体性的制度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比如士兵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整顿了官兵关系,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有权监督 和批评军官,长官不能随便打骂士兵,规定官兵待遇平等。士兵委员会,既是军队中的民主组 织,又是群众中的监察机关,上至各级首长下到伙夫,都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提出建议,一切繁琐的礼节都被废除,经济公开,士兵代表审查决算,伙食由士兵管理,填 平了军队里上下等级森严、官兵严重对立的鸿沟。士兵委员会对干部的监督,不仅是一种民 主,更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士兵委员会制度,大大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而且整个部 队完全处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启示我们要搞好党的制度建设,重视党内监督,重视民主 集中制°
科学严密的制度是保证党内监督质量和效果的关键❾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有严格的制度。 党内监督必须实现制度化,促使被监督的权力和行为在制度的轨道运行。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 设,目的就是要使党内监督规范有效,充分发挥预防功能、纠偏功能和惩戒功能°可以肯定地
说,完善的监督制度再加上完善的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是各种腐败的天敌和克星。在新形势 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了原有的监督制度,同时还制订了适应新形势的新的党内 监督制度,这些制度是全党智慧的结晶,集中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并制定了基 本的制度和方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对党内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 的问题,从制度本身看,这些制度比较宏观、抽象,在某些方面缺乏具体操作性,需要根据时代 发展,对现有的监督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 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井冈山精神启示我们,改进新世纪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党的各项制度都是民主集中制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运用和 展开。正确的决策不是靠几个人关在屋子里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依靠对群众的实践总结和集 思广益提岀来的,而集思广益的最好制度和方法就是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正是认真总结 群众的智慧,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之路, 建立了新中国。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就没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当前,“十七大”向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我们没有前人的现成经验可借鉴,我们只有进一步发扬民主集中制 这一优良传统,加强集体领导,坚持群众路线,深人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决策 能力和水平,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减少决策方面的失误,做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能够经受实践检验的决策,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胜利前进。
在我国现阶段,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 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古 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井冈山的光荣传统昭示養我们,如果一个政党 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 持,其执政基础就会被削弱。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联系群众、争取群众,中国共产党明 确规定“做群众工作,,是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当时根据地的红军干部都满怀深情关心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i928年毛 泽东亲自制定了 "三大纪律抒和“八项注意",并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没收 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正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才能号召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使得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不断巩固。
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密切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党的根基在 人民、血脉在人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时刻保 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为衡量共产党人党性的最高准绳。
现在,我们有一些党员,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缺乏起码的感情,对群众的困难和 疾苦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是群众不信党,而是部分党员伤了群众的心:不是群众不爱党, 而是部分党员没有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从现实生活 中感受到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着想、替人民办事的,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生的新变 化,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成效。使新时期每个共产党员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牢记'"群 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与群众同甘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之都是为了实现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富和民乐的统一。
当然,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还要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 众的力量,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坚持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 的政绩观;切实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各项工作中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任何时候处理问题时都必须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 首位,把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要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切对人民 负责。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w [5]
树立群众路线和执政为民观念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出只有不断吸 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落实好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党的群众王作理论创新,离不开群众的伟大实践0人民群众在 实践中的首创精神是群众工作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的方式方法是群 众工作理论创新的鲜活内容;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升华为理论,才能 不断推进群众工作理论的创新,才能使群众工作理论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才会具有生 命力。应通过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达到群众满意。
总之一句话,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彻底地跳出执政者从兴 到亡的“历史周期率",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井冈山道路是不朽的,它的功绩将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 井冈山时期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在 井冈山时期所进行的开创性的革命实践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奠定了中 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
井冈山精神是永恒的,她已深深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永远具有耀眼的光芒,永远是 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支撑。井冈山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明,正是洗涤社会污垢,净 化社会风气,纯洁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她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而且可以给 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
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继承井冈山时期的光荣革命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 传统精神以丰富的新的内涵,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它将激励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先辈们用鲜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是推动我们 工作前进的强大动力◎尽管我们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特别是三十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但同世界发展国家相比*我们在生产力和 科技等方面仍面临比较大的差距。尽快地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提高我们的教育、科技等方面的 水平非常重要。我们要用井冈山精神来激励鼓舞人民在新的形势下奋发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L《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 肖东波著.《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纲(19217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11月
4. 李江源史爱国万建强编著.《党魂》.重庆岀版社『2006年8月
5.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写.《中国革命的摇篮一井冈山》・2004年9月
6. 祝灵君著.《一致与冲突——政党与群众关系再思考》.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7(黄宏主编.《井冈山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任树江 王建政 薛建中.《党的执政规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9. 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10. 杨德山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学说》•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6月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
12.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人民出版 社,2006年6月
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下)中共 党史资料出版社」987年版
14. 李颖程美东编.《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 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杜,1998年版
1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北京:中共党史 资料出版杜,1987年版
17.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岀版社,1989年版.
18. 中共吉安地委党史办.《吉安苏区史》•中央文献出版社」995年版.
19. 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党史办,吉安地区档案馆.《吉安地区组织史资料》南昌:江西人 民出版社,1990年版.
20. 周谷生,陆云龙,王勤.《吉安英烈》•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2L王勤,胡来益.《中共吉安党史大事年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22. 刘孚威.《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岀版社,1999年版.
23. 马新发雷莹主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 胡锦涛谈发扬井冈山精神•党史文苑,1993年第6期.
2. 李忠 刘浩喜.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信念教育.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4月
3. 王众、杨玉芝.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党的基层民主建设.新东方,新领导,2006年8月
4. 魏清源”传承井冈山精神探索和把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途径.中共石家庄市委
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5. 马社香•“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王卓超回忆1965年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期间
的一次谈话.党的文献, 2006年第3期..
6. 杨念群.为什么重提政治史研究.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7. 陈晓美凌弓•井冈山道路:马克思主文中国化历史的开篇.世纪桥,2007年口月
&王 伟•井冈山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启示•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15期
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8 H.
10.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光明日 报,2005 年 2 月 19 H.
11. 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 xinhuanet. com, 2004年6月3日.
12. 胡锦涛.发扬井冈山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http: //www. xinhuanet. com, 2003年9月2日.
13. 罗建清•井冈山精神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经验对建设和谐文化的启示•党史文苑,2007 年第10期
14. 肖海鹰,张颜•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世纪桥,2007年第12期
15. 张颜•论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
16. 郭少华•论井冈山精神的实践创新价值•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1月
17. 潘国和•论井冈山精神对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意义.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1月
18•龚征旗 段宏强 苏艳英•论井冈山精神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文苑(学术 版),2006年4月
19占美勤胡 松.论新时期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前沿,2007年8片
20. 杨林生•浅谈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2月
21. 李国强•让井冈山精神照亮自主创新的道路•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
22. 刘受初 欧阳惠珍•试论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基础.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 年11月
23. 《毛泽东在中共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27年8月9日
24. 《胡锦涛同志视察江西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9月3已
25•《新华社南昌电讯》《江西日报》2001年6月4日
岁月无声,光阴易逝,转眼之间在西南大学三年读研时光转眼就到了终点口回顾过去的 三年,有汗水,有泪水,有收获,也有失落,但更有成长。在这即将毕业,准备收获的时刻, 心中除了感受着那份成长的喜悦,非常感谢良师益友家人对我的帮助。
我要特别感谢吴文华教授对我的鼎立相助之恩,感谢在我的人生转折点上给了我将一生 难忘的帮助。吴老师高尚的人格、镇密的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潜移默化中给我极大影 响,并将激励着我走好以后的人生路途,尤其在毕业论文的方老师对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标题,到论文的内容,甚至论文的标点符号,从论文的修改到最后 完稿,都始终等到了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谨向导师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 的敬意。
其次我要感谢陈跃教授。陈教授在行政工作繁忙的情况之下,仍然抽出大量时间来指导 我的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再次我要感谢李国安教授,他在治学和生活方面,给我极 大帮助和悉心指导。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导学生没齿难忘°
还要感谢同窗三年的学友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再我最困难的时候总是给予我无限 的支持和鼓励°再一次向你们表示我忠心的感谢。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我才能有得今天, 谢谢你们!
同时,我还要感谢远在家乡的父母,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对我二十多年来的养育,在他们 默默的支持下,我才得以安心完成我的学业。
苗丽惠谨记于西南大学杏园
二零零九年四月
[1]《胡锦涛同志视察江西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9月3日.
[2]《胡锦涛谈发扬井冈山精神》《党史文苑》1993年第4期
[3]却《新华社南昌电讯》《江西日报》2001年6月4日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994年版.P333
[5]《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467
![]() |
![]() |
![]() |
![]() |
![]() |